~冷眼旁觀~打草驚蛇 敲山震虎

  通常我們使用中文,很少看到「義項」這兩個字。「義項」到底是什麼?很簡單的說就是:一個「詞」同時存在有「本意」和「引申義」,亦即它的「義項」必須分成兩種。
  舉例來說:「打草驚蛇」這句成語,一般解釋是比喻計畫不周密或動作太敏感,走漏了風聲,結果驚動了對方,讓他有所防備,像蛇一樣溜之大吉。而另一種說法是:「懲此戒彼」,遏阻類似罪行蔓延。「打草驚蛇」與「敲山震虎」的故意示警使人震動語意略通,但是敲山震虎是形容在展現實力,迫使對方屈服,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打草驚蛇的典故:南唐(唐朝亡國後的五代十國之一,最後一位君王即是李煜「李後主」)轄下「當塗縣」所發生的故事。縣令叫「王魯」,此人手腳不乾淨,非常熱衷貪汙受賄,見錢眼開,來者不拒。
  因為府衙的一位文書官員「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學清廉,貪得無饜,被老百姓聯名向王縣令舉發。縣令接到狀子,不由得大吃一驚;因為,那位官員的惡行惡狀,跟自己完全沒兩樣。
  不過,王縣令畢竟閱歷深,官場待久了多少學會狡猾,提筆就在狀子上批寫:「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是說:你們雖然打的是書記官那根草,却讓我已像草叢中的蛇一樣受驚了。
  所以,依據這個故事的「義項」,應該偏重於「懲此戒彼」而不光光只是「嚇了一跳」那麼簡單而已。
  這次大選,很明顯透露出「清廉」比什麼都重要。「清廉」簡單說就是「不貪贓枉法」,也同樣有「義項」,一個是「不貪汙收賄」,另一種是「要守法」。哪一位滿嘴仁義道德?什麼人玩法弄權?誰財大富貴?又是哪一個死不認錯硬拗而且說話不算話?
  照妖鏡下,原形畢露。凡此種種不禁想起「一失足成千古恨」,後悔莫及,悔不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