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打人不打臉 駡人不揭短

  中國人崇尚修心養性,人人都說這叫「涵養」,意即:有深厚的修養功夫而鋒芒不外露。
  人與人之間講究和睦相處,彼此需要「尊重」與「寬容」。說穿了,就是讓大家「有面子」,千萬不能傷了和氣,令人「丟臉」。因為,退一步想:你扔下的石頭,絆倒的往往是你自己。
  「面子」是一個人一生的「招牌」,「錯誤」是招牌上的灰垢,相當於近年來常聽說的「抹黑」、「抹紅」,以致於爭論不斷,要回「面子」。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經成功處理過一件事:
  某日,邱吉爾夫婦出席一項酒會時,酒會女主人發現一位外國賓客將一只小銀盤偷偷塞入懷裡,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由於那只小銀盤是她收藏品裡的一部份,她非常捨不得,但又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隨即她靈機一動,求助於邱吉爾夫人。夫人略加思考,向身旁的老公耳語一番。只見邱吉爾頷首而笑,用餐巾掩護,也偷拿了一只小銀盤,然後走近那位外國賓客,很神祕地掏出口袋裡的小銀盤,很小聲告訴他:「我也順勢拿了一只小銀盤放在懷裡,可是衣服鼓鼓的,很容易被識破泄底,我看還是把它放回去吧!」順手牽羊的尷尬困擾場面就這樣輕易解除了,而且不傷情面。
  打人不打臉,駡人不揭短。人難免一時沖昏頭或情境立場特殊而犯錯,指責別人必須要適時適度,讓對方保留顏面,讓雙方「涵養怒中氣,慎防忙裡錯。」否則勢難免撕破臉。
  最近,為了總統大選,「金小刀」展現快刀斬亂麻「修理」了幾位國民黨大咖,引發「內亂」兵家大忌。掌兵符的大將一旦如此沉不住氣,而學不來邱吉爾的手婉,恐怕只會添亂!
  孫子兵法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愠而致戰。」主要都因「顧面子」而起,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