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樵閒話~置之死地而後生

  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派出「韓信」攻打「項羽」部署的趙國。趙軍則由「趙歇」、「陳餘」將軍,集結二十萬兵力扼守「井陘關」。
  陳餘的幹部「李左軍」向他獻策說:韓信剛擊敗魏、代二國,挾勝利餘威,銳不可當;可是,他們的補給線長達千里,糧秣接濟困難,而我們具有井陘之險,兵車不容並行,騎兵不能成列,韓信的部隊只能魚貫而行。請大將軍撥給我輕裝部隊三萬人,讓我截斷他的補給線。大將軍只要深溝高壘,堅守不出,不出十天,韓信的腦袋就可掛在我營旗杆上。
  可是,陳餘是個迂腐儒將,面對眼前形勢,他引經據典駁斥:「兵法」上說,兵力十倍於敵則包圍之,兵力相當則正面交鋒。韓信軍隊號稱十萬,其實兩萬不到;再加上跋涉千里,兵疲馬困,我們為什麼還要迴避他,不來個迎頭痛擊呢?
  韓信得知趙營內部用兵攻守意見紛歧,於是大膽行軍通過井陘的狹長隘路,並在出井陘口30里處停止前進。半夜再派出二千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紅旗,摸黑來到趙軍營地附近的山坡埋伏。
  這時,韓信又派出主力的先頭部隊,背著河部署陣地。趙軍一見如此沒有退路的「絕陣」,朝笑不已,心生輕敵。等到天一亮,韓信率餘軍奔出井陘關,擂鼓進軍。趙軍自恃兵多勢壯,大開營門迎戰。韓信詐敗,故意拋棄主帥旗鼓,退入河邊陣地。趙軍不疑有詐,傾巢而出,蜂擁搶奪旗鼓爭功,亂成一團。韓信此刻已重整旗鼓出擊,兩軍殊死戰。韓軍埋伏山坡輕騎兵則衝入趙營,拔掉趙軍旗,全面換上漢軍旗,趙兵一見一片紅旗,各自逃逸。
  「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列陣「山前、水後」前有險阻,後有依託的傳統陣勢,未必能逆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