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三酸甘油酯破萬引發胰臟炎 
花蓮慈院跨團隊照護

  上圖:陳小妹的血液經離心後,上層浮著厚厚的油脂;圖中白色處即分離出的油脂層。

  十四歲陳小妹因連日感到食慾不振及腹痛,經外院轉送至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就醫,抽血檢查發現三酸甘油酯數值竟破萬,是正常數值的六十多倍,且已引發胰臟炎!胰臟炎嚴重者可能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陳小妹入院後立即被轉往兒童加護病房。由於陳小妹的媽媽和二位姊姊過去也曾擁有相似病史,醫療團隊懷疑這是家族基因引起的高三酸甘油酯,為了找出真正造成陳小妹一家皆患有相似疾病的原因,特別安排遺傳諮詢服務介入;花蓮慈院兒科病房主任陳明群表示,小兒團隊不僅進行內分泌和胰臟炎的症狀治療,還包括後續出院的照護及胰島素衛教,由各次專科醫師、營養師、糖尿病衛教師和遺傳諮詢師提供協助,透過跨團隊的合作,給予病人最完善的醫療服務。
  臨床上因三酸甘油酯過高所導致的胰臟炎,病況危急時的緊急降血脂治療方法主要有二種,包括「血漿置換術」或「胰島素治療」,前者的原理是把血液裡的血脂洗掉再輸回,相對後者是更加侵入式的內科療法,且可能有造成病患電解質不平衡的風險。陳小妹緊急入院時,除了高血脂,糖化血色素也非常高,小兒內分泌科周威志醫師指出,據美國糖尿醫學會報告顯示,第二型糖尿病個案的糖化血色素數值高於8.5%,就需要施予胰島素治療。綜合考量治療方案的風險,以及盡快控制血糖、血脂的目的,陳小妹入院後隨即住進兒童加護病房,團隊也立刻為她進行胰島素治療,所幸度過前五天急性期,後續狀況穩定,轉至普通病房持續定時注射胰島素,終於在春節前順利出院。
  高三酸甘油酯引起的胰臟炎較常發生在成人身上,據統計,兒童胰臟炎的發生中,約只有4%和高血脂有關。陳明群主任表示,這是自己從醫這些年,第一次在臨床看到三酸甘油酯指數破萬的青少年個案,相當罕見。胰臟發炎的症狀包含噁心、嘔吐、腹痛等,與第一型糖尿病酮酸中毒臨床症狀類似,但陳小妹的高血糖血脂並非單純因後天飲食習慣造成,且經確認發現陳小妹的母親和姊姊都有相似疾病史,研判可能是基因遺傳導致三姊妹有家族性的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或高血脂症;陳明群指出,家族性疾病導致的健康惡化,症狀治療大多是「治標」,要「治本」就需要做基因檢驗,若能確定真正的病因,用藥方向也能明確、更有針對性策略,因此很快地為陳小妹安排了遺傳諮詢評估。
  糖尿病除了常見的第一型和第二型,還有其他較少見的類型,遺傳諮詢中心主任朱紹盈指出,陳小妹家四個人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就發病,她高度懷疑是「年輕人成年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這類型糖尿病是因為基因病變所造成且具遺傳性,患者多於二十五歲前發病,若沒有好好控血糖,將提早面對嚴重的併發症,如腎衰竭與視網膜病變等。朱紹盈醫師表示,明確的疾病診斷需要基因檢驗才能確定,檢驗費用雖較昂貴,但對疾病的進程、演變與預後將可以好好的掌握,不僅能把病人照顧好,也會顧及全家人罹患疾病的風險;但基因檢測並無納入健保給付,為了使陳小妹獲得更好的診斷與治療,遺傳諮詢中心和社工師正積極為陳小妹尋求辦法中。
  「如果慢性病的治療是長期戰役,罕見的遺傳性慢性病就更是場硬仗。」陳明群主任說,一個好的醫療團隊要做的,不僅是在病人住院時將病況控制好,後續返家的照護才是真正的挑戰開始。花蓮慈院小兒部建立跨團隊模式,從入院、臨床治療、後續衛教,每個環節都不馬虎,透過不斷地溝通與緊密合作,希望能窺見疾病的完整樣貌,不僅處置當下症狀,更預見疾病的未來進展,給予每一位生病就醫的孩子最好的治療,讓他們得到最全面、最完善的照護。(記者吳思怡/報導)

  圖:兒科病房主任陳明群表示,小兒團隊不僅針對陳小妹進行內分泌和胰臟炎的症狀治療,還包括後續出院的照護及胰島素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