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砂防災監測護山林 成果分享傾聽社區心聲

  民國73年,萬榮鄉支亞干溪上游發生大範圍的崩塌、形成堰塞湖,威脅下游部落安全,花蓮林區管理處立即啟動河床調查及監測工作,掌握集水區的土砂變遷情形,38年來未曾間斷。9月29日辦理「土砂防災工作坊」,邀集西林部落及鄰近居民逾30人參加,分享從被動治理轉為主動管理的經驗,說明近期監測成果,並傾聽在地居民心聲,雙向溝通,現場互動熱烈。
  林管處表示,臺灣東部擁有豐富多樣的山林景貌,但因常颱風、豪雨及地震,導致高山地區易發生邊坡崩塌及土石流,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民國73年堰塞湖災後,開始長期監測河道變化,邀集國內專家學者參與土砂治理,更透過日本「全国治水砂防協會」的協助,臺日雙方共同完成治理規劃與工程設計,在民國83年完成主流一號防砂壩,保護下游聚落安全,免於土砂災害的威脅與恐懼。
  林管處進一步說明,為了守護山林資源、減輕土砂災害影響,除長期監測轄管國有林範圍外,並逐年進行全域衛星影像調查,建置溪流重點區土砂模式,從坡面崩塌開始,透過地形測量、無人飛行載具調查、縮時攝影,及數學模式預測,土砂現在運移到哪裡、淤積在哪裡,來年可能淤積的河段,都在監控之中。
  工作坊特別邀請國立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分享長達30年、從被動治理轉為主動管理的經驗,讓居民嘗試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土砂問題對部落的影響。接著現地解說河道與研究成果,以生動的現地教學與雙向互動,鼓勵居民了解周遭環境的變化,關心家園,深化部落防災的觀念與意識。
  林管處歡迎關心國有林保育的朋友持續提供相關意見或建議,為未來國有林的土砂防災與保育提出新觀念、新氣象,林管處也會提供給水土保持局及水利署等相關集水區治理單位做為參考,期望提升全民防災行動力,為建構安全永續利用的國有林環境而努力。(記者陳奕嶙/報導)


圖:花蓮林管處在西林村活動中心辦理「土砂防災工作坊」。

圖:國立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帶領赴壽豐溪堤防現場了解如何辨識溪床沖淤情形並互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