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慢食主題活動-春天慢食樂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在去(2021)年辦理了原住民慢食產業據點營造暨國際慢食論壇,透過14家餐廳與主廚凝聚共識,一起以「原住民族慢食產業據點」目標努力,進而組成世界上第一個「原住民族慢食廚師聯盟」。今年縣府於3月26-27日兩天在花蓮市北濱太平洋地景公園,舉辦原住民慢食主題活動-春天慢食樂。現場規劃野餐區、14家慢食餐廳區、體驗工作坊區及音樂展演舞台等,節目安排相當豐富,參加人潮絡繹不絕。
  原民處長陳建村表示,慢食的概念發源於義大利,原住民的傳統飲食文化和義大利慢食主張「good、clean、fair」非常相近,食材從取得到餐桌上,都必須是友善、乾淨、公平的。而持續推動花蓮縣原住民的飲食特色,成為國際上重要的指標,也是花蓮歷年舉辦國際慢食論壇重要的目標。今天在現場向各位推薦14 家原住民慢食餐廳與廚師,分布在花蓮物產豐饒的縱谷線以及有山有海的台十一線海岸線,共橫跨了5個鄉鎮,不論是以米食、蔬食,或是以水產為主打特色餐點,在在都充滿了職人精神與原民文化背景。今天大家齊聚在這裡,就是要讓來訪的鄉親朋友,享受原住民豐盛的美食之餘,進而了解原住民慢食廚師們,如何以實際行動落實慢食精神。讓我們共同推動花蓮縣原住民族「慢食」和「慢精品」的美學與幸福。
  議員笛布斯‧顗賚表示,現場的14家餐廳都是花蓮在地非常有名的原住民餐廳,許多主廚都是優秀的原住民族青年,而花蓮縣政府有許多資源可以協助在地產業發展,尤其青年發展中心更是關注在地青年議題,鼓勵現場所有的青年們可以透過與縣府合作,開拓更多創意發想,打造多元創新的幸福城市。
  26日下午第一場,部落慢食料理工作坊-阿美族糯米便當『阿里鳳鳳』﹝Alifongfong﹞,在過去為阿美族傳統便當。看似簡樸的外表,卻需要細心編織才能製作完成,可以說是一種「美」式編織藝術品。除了線上預約報名的民眾,更有許多親子現場報名體驗,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穿一出的仔細聽著阿樂樂代主廚講解製作步驟,接著到在磯崎好日常攤位烹煮,實際落實從產地到製作再到餐桌,不需要任何加工就能享用最天然、最藝術的美味。
  第二場為傳統器皿製作-檳榔葉鞘飯盒,由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的種子老師們帶著大家一起來製作。檳榔葉鞘飯盒一直都是野菜學校最熱門的體驗項目,更是工作坊系列活動中預約人數最多的一場。容器製作的大小由民眾自由決定,可作湯碗亦可作湯匙,大小朋友在現場玩得不亦樂乎,食用器具的製作也是野餐中的另一種樂趣。
  原民處指出,預約慢食餐桌晚餐更是一上線就秒殺,現場由慕名私房料理主廚胡志強領軍,結合陶甕百合春天餐廳、項錬海岸創意工坊、入境隨俗燒烤餐廳、在磯崎,好日常(在磯崎工作室)、紅瓦屋老地方文化美食餐廳、美奧的廚房、犇犇廚坊等主廚聯名出餐。從餐前酒「愛的釀濃烈」、前菜「刺蔥牛肉塔塔卷、煙燻野菜凍」、主食「海醃芥菜飯糰、烤藤心與阿里鳳鳳」再到主菜「七彩刺蔥麵包果龍蝦、馬告烤雞腿、一日曬鬼頭刀」,湯品為「石頭火鍋」,飲料「馬告檸檬香茅茶」、最後甜點為「馬告巧克力塔」。每一道都來自主廚們精心呈現的美味料理。每道華麗菜名的背後都藏有原住民族傳統料理的技法,讓民眾享用色香味美的慢食料理,吃出原住民傳統文化,在在表現出花蓮原住民族文化慢食饗宴。
  這場以原住民傳統文化打造的慢食料理盛會,在3月27日第二天下午,仍有慢食手冊發表、部落慢食料理工作坊以及慢食餐桌下午茶等活動,非常適合花蓮在地鄉親攜家帶眷,手牽手一同來體驗、來享受美味慢食。
  26日與會嘉賓有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處長陳建村、花蓮縣議員笛布斯‧顗賚、李正文、林宗昆、楊華美、張美慧議員服務處助理沈欣慈、花蓮縣政府青年發展中心執行長明良臻、北區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光勝、花蓮市公所秘書蔡淑香、花蓮市民代表陳惠卿及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校長吳雪月等多人到場祝福。(記者張麗英/報導)


圖:縣府原民處長陳建村(左四)、縣府青年發展中心執行長明良臻(右三)、議員笛布斯‧顗賚(右五)、林宗昆(右四)、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校長吳雪月(右二)等來賓出席原住民慢食主題活動-春天慢食樂。

圖:民眾學習手作「阿里鳳鳳」(阿美族傳統便當)和檳榔葉鞘飯盒。

圖:各式原民風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