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獲第六屆國際醫療典範獎

  花蓮慈濟醫院團隊長期在友善國際醫療服務、國際醫事人員訓練、國際醫療衛生合作等領域深耕,於11月10日,榮獲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頒發「第六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團體獎」;由花蓮慈院副院長許文林、國際醫學中心主任李啟誠、副主任鄭順賢等代表接受表揚。
  花蓮慈院自1986年啟業,跟隨慈濟基金會慈善的腳步,逐步參與國際義診與推動國際醫療,李啟誠主任指出,國際醫學中心的三大服務特色為友善國際醫療服務、國際醫事人員訓練、國際醫療衛生合作,以提升專業技能與整合服務為目標,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醫療與全人照護品質。
  以今年成立滿28年的骨髓幹細胞資料庫為例,已累計超過45萬筆資料,提供造血幹細胞給全球各醫院執行非親屬間造血幹細胞移植,並在今年七月超過六千例,受惠國家遍布五大洲31個國家地區的病患,而在每一例捐贈故事的背後,平均要動員超過300人次的志工投入,才能圓滿捐贈個案順利執行。
  「醫療與慈善的結合」向來是慈濟醫療的一大特色,李啟誠主任說,透過多次海外義診,協助重症、難症病患來臺就醫,包含2019年國際慈濟人醫會於寮國大水患後舉辦義診,幫助因罹患鼻竇癌而影響呼吸、視力的板太太到花蓮慈院接受治療,六個月內,整合跨科團隊經過引導式化療、開刀移除腫瘤與重建手術後,再進行33次放射線治療與2次的化學治療,板太太終於在2020年4月完成治療計畫,順利出院搭機返回寮國。
  長期的陪伴不光是提供醫療技術,投入國際醫事人員訓練工作也是花蓮慈院國際醫療服務的重點項目;不僅交流臨床經驗,更促成許多國際醫療合作及發展,而醫療團隊的優秀表現,吸引來自海外的醫師與醫事團隊來臺灣進修,並曾多次受邀參與海外學術演講分享經驗及手術示範。自海外聞名而來的病患遍及全球,目前已經提供超過2500名來自全球32個國家或區域的醫療人員訓練。
  除此之外,李啟誠主任也表示,花蓮慈院從2018年起,參與衛生福利部新南向計畫,在一國一中心的任務中以菲律賓為主要合作國家,已舉辦包括實體與線上多場醫學講座、論壇,並提供菲律賓醫師代訓計畫,已有血液腫瘤科、中醫部、外科部、骨科部、麻醉部、眼科等30位醫師,陸續在臺灣完成相關訓練。另在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甚至寮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也都有花蓮慈院國際醫療服務的足跡。
  花蓮慈院以醫療專業醫治病患、培育人才外,2020年還成為東部第一家、臺灣第二家通過「清真友善環境認證」的醫學中心,李啟誠主任表示,花蓮慈院雖然是佛教醫院,但是「大愛」不分種族及宗教,且東臺灣居民多元,有許多穆斯林信仰的族群,所以在院區內設置二處祈禱室與清真友善廁所,備有可蘭經、禮拜毯、淨下設備等,讓他們心靈上有所寄託,營造更友善的國際醫療環境。
  去年起,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花蓮慈院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的友好國家醫事人員訓練計畫雖受影響暫緩實地訓練,但花蓮慈院醫療之愛不曾停歇,打包一萬片醫療用口罩,捐贈給史瓦帝尼王國外,也協助致贈額溫槍給駐菲律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幫助第一線的外交同仁防疫措施。
  許文林副院長表示,這是花蓮慈院第二次榮獲國際醫療典範獎的團體獎,團隊秉持「以病人為中心」一起努力並持續進步,榮獲這項殊榮,對花蓮慈院及國際醫學中心團隊來說是很大的鼓勵及肯定。
  許文林副院長也以罹患「極重度先天性膝反曲」陳團治為例指出,花蓮慈院的醫療團隊不只治療陳團治的罕病,在她回到廈門後,還有當地的慈濟志工接手關懷並協助她找到工作,之後,醫療團隊甚至參與她的婚禮獻上祝福;慈善、醫療並行,以「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等各項面面俱到的全人醫療來照護每一位病人,是慈濟醫院特有的人文。
  「病人好起來了,我們還要感恩他們,因為每位病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林欣榮院長指出,面對困難的病人,醫療團隊合和互協,以真誠的愛為病人擬訂計畫施醫施藥,看見病人恢復健康、能醒能走,為他們感到歡喜也感恩他們教導團隊,讓醫術更加精進。
  未來,林欣榮指出,花蓮慈院也配合政府合作籌劃「臺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Medicine Excellence Taiwan, MET)」國際醫療組織,藉由聯盟推出慈濟特色國際醫療,包含脊髓損傷細胞治療、全方位整合型中西醫合療、困難癌症的骨髓幹細胞移植與免疫細胞、溶瘤病毒治療等等,在照護臺灣患者的同時也嘉惠海外病人。(記者吳思怡/報導)


圖:花蓮慈院副院長許文林、國際醫學中心主任李啟誠、副主任鄭順賢等代表接受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頒發「第六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團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