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垃圾掩埋場地下水氨氮超標120倍
環保局加強巡查及持續追蹤
花蓮市垃圾掩埋場地下水「氨氮」超標最高達120倍,引起地方各界關注,花蓮縣環境保護局5日研判係北側毗鄰環保公園(原舊有簡易掩埋場),疑似公園底層垃圾分解的污水,滲入地下水層造成附近水質污染,因此案事涉環保專業技術,花蓮市公所依顧問公司建議,繼續監測地下水變化以為因應,環保局未來將加強巡查及持續追蹤,請民眾放心。
依環保局109年度「花蓮縣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暨毒化物源頭查核工作計畫期末報告」,花蓮市垃圾掩埋場一、二號監測井,已連續四季地下水採樣檢測結果顯示,「氨氮」監測項目均驗出超過第二類地下水污染檢測標準,且該垃圾場地下水檢測結果,另存有總溶解固體物等監測項目超標情形。其他項目推判可能因為海水影響而超標,依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六條,該4種檢測項目無管制標準,故環保局依法持續辦理定期監測。
環保局指出,花蓮市垃圾掩埋場數十年掩埋數百萬公噸新舊垃圾,以致地下水檢測氨氮超標,市公所依行政院環保署檢測標準,檢查掩埋場營運操作均正常,並檢查阻斷或處理設施也無損壞。
由於宜蘭利澤限制花蓮縣垃圾進場量,導致掩埋場堆置大量垃圾,目前只能以打包方式處理堆置垃圾,並加強消毒作業,有關氨氮超標,研判垃圾含有機物(廚餘)量過高,呼籲鄉親做好廚餘分類,減少垃圾中廚餘含量,且垃圾焚化處理過程中廚餘含量過高,會影響焚化爐運作,堆置過程中也會產生惡臭。
另外,環保公園(原舊有簡易掩埋場)使用年限超過25年,粗估掩埋量應超過110萬噸,該場於85年飽和後即停止掩埋,並於89年間復育完成,有關底層垃圾汙水汙染案,環保局於109年向環保署爭取「花蓮市一般廢棄物分選場活化再生可行性評估及先期規劃」計畫,補助經費500萬元奏功。計畫內容包括先期評估進行場區地形測量及地質鑽探、試坑開挖及掩埋物採樣分析,以取得必要的基本資料,供為後續工程規劃設計辦理依據,工程規劃設計則含工區整體規劃、整地程序、防災及污染防治措施、環境監測計畫、再生活化利用方式及工法、工期及工程費估算等,目前積極進行中,預計110年底可完成,俟評估報告出爐,再規劃後續土地利用方式。(記者吳思怡/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