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性織者回應時代的思維「裹山」新書發表會
徐榛蔚:實踐「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
《裹山 Dungku Asang—紅葉部落策展計畫》新書發表會12日在鳳林鎮美好花生舉行,藝術家林介文與多位織者共同出席分享與對談,花蓮縣長徐榛蔚特別親臨現場致意,期許藝術的根蔓延到花蓮每個角落,更鼓勵藝術家與在地文化、地景互動共創,帶起花蓮一波波藝術浪潮。
12日蒞臨新書發表會的貴賓包含裹山織者連佩君Umay Siki、鄧雪真、楊奕、柏林、溫孟軒、王雅彣、兒路創作藝術工寮藝術家潘小雪、美好花生負責人鍾順龍、縣府原民處長陳建村、花蓮縣議員當選人鍾素政、前花蓮縣議員林榮輝、林務局玉里工作站主任許芳嘉等人。
由花蓮縣萬榮鄉紅葉部落藝術家林介文2020年發起實驗性策展「裹山」,從紅葉村進入卓溪鄉布農族人的傳統領域Dungku Asang(尊古安山),以山上的礦區作為展出場域。在原住民族委員會、花蓮縣政府以及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推動下,《裹山 Dungku Asang—紅葉部落策展計畫》,於今年(2022)出版,透過文字與影像敘事,帶領讀者再次回到山裡。
花蓮縣長徐榛蔚致詞提到,藝術可以跨領域不斷延伸到生活周遭,讓藝術被活用、欣賞,才能夠實踐「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我們希望花蓮這塊沃土能夠持續啟發大家的身心靈,讓我們成為介紹並分享花蓮的一份子,跨領域讓這些脈絡連結起來,一點一點的造就你我眼前的多媒材藝術作品,顯揚花蓮之美,讓花蓮邁向國際舞台。
透過藝術家林介文以文字及影像的方式,將手織布的製作與加工包裹在書籍上,創造部落收益,並與部落族人建立良善合作關係,讓更多編織創作者認識當代藝術的可能性與力量,達到推廣原住民傳統文化技藝之目的。
一層又一層巨大的岩石切面讓礦區呈現一種人為後的自然景觀,階梯式的壁面不斷往下,與山原本高聳的姿態呈現極度的對比;此處的蛇紋石礦脈因為含有氧化鐵的成份,切割開後的石面與空氣長期接觸,滲出紅色斑駁的痕跡。面對這浩瀚景象,自然卻又不自然的場域,林介文在編織與礦石開採的議題間產生對話,帶領不同族群的織者走入山中,以柔軟的Qabang(被毯)包裹山林,在山裡寫下當代女性織者回應時代的思維。
縣府原住民行政處長陳建村表示,花蓮富有多樣地景與多元族群共居,有著豐富、多產的文化與產業,原住民族運用自然資源發展而出的編織、雕刻、陶藝等文化,更是展現出過往人們的生活哲學與印記。本書籍共訪談9組織者,以7篇共織日記形式呈現,透過訪談了解延伸出「裹山」的價值,並帶領觀者進入山裡,使其對當地文化、歷史與環境產生認識,讓部落的族人對自己產生認同,並將持續融入在生活之中。(記者陳品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