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局「吉利潭環境改善工程」獲國外肯定
106年獲優良農建工程優等獎 今獲全球卓越建設-最佳環境文化類金獎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辦理「光復馬太鞍吉利潭周邊環境改善工程」,在分局長陳淑媛帶領下,分局同仁與設計施工團隊上下一心,完成吉利潭總環潭長度共八百一十八公尺,占地三點二公頃,水域面一萬八千平方公尺,蓄水量達四萬六萬立方公尺。此項工程一口氣榮獲三座106年度優良農建工程優等獎(奧斯卡),歷經2020年國家卓越建設獎競賽勝出,代表臺灣參加2021年全球卓越建設大賽,6月2日晚在法國巴黎舉行第30屆全球卓越建設獎頒獎典禮,吉利潭榮獲全球卓越建設-最佳環境文化類金獎第一名。
  陳淑媛分局長指出,吉利潭早期為阿美族馬太鞍部落的祈雨聖地,後成為日據時代放木池,吉利潭護岸破損年久失修,因此工程設計因地制宜,配合現地地形設計環潭動線,融合周邊地形自然景觀,保留原有植物生長環境避免大規模開挖,減少生態環境之破壞。工程利用鋼筋、石板及預鑄環保素材,降低混凝土使用量,達到節能減碳之功效,約可減少540噸碳排放量。月亮在當地阿美族稱之為Mema,是父親的意思,其中半月溢洪口及映月拱橋倒影的滿圓設計就有呼應當地文化之意。
  另外,吉利潭水面積較大內含水生植物甚多,施作護岸及拱橋時將潭中挖深使生物有躲避之空間,對區內生態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生物調查結果,改善前可見約66種,利用不同潭幅寬度營造生物多樣性,改善環境後,生物多樣性提升達135種,成效顯著,形塑大自然綠色療癒環境。(記者張麗英/報導)




圖:花蓮光復吉利潭工程,榮獲全球卓越建設-最佳環境文化類金獎第一名,6月2日晚在法國巴黎頒獎。

圖:106年12月6日吉利潭對外開放,原住民頭目在橋上舉行祈福祭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