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里鄉農會推廣食農教育 獲傑出貢獻獎
富里鄉農會109 年12月榮膺推廣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許多從都市慕名前來的遊客一來到農會,第一句話就是:「這裡是農會嗎?怎麼長得像學校?」、「農會不是賣肥料的地方嗎?」。
羅山展售中心更佈展了一條媲美藝術廊道的「食農教育」空間,稻米是怎麼長出來的?六十石山金針花又有什麼樣的故事?您知道茶葉也可以種成梯田嗎?我們在地還有那些農特產?…,走在「食農廊道」裡,宛如正在穿越一道「食農知識寶庫」,「原來如此」、「長知識了」,遊客的連連驚嘆和讚賞,就是農會推展「食農教育」卓然有成的最佳好說明和肯定。
農會總幹事張素華說,羅山展售中心為農友及來往旅客服務了23個年頭了,從剛開始的小賣店、肥料販售,到後來的便當及伴手禮販售,提供了許多便利及休息的空間,而現在為了符合「食農教育」的現代農業發展,農會做了更大的努力改變,讓農會「跳脫傳統、飛進未來」,金蟬變成為「食農教育」的學校、教室和講堂。
「顛覆傳統」-富里鄉水稻面機廣達3500公頃,農會契作540公頃、有機220公頃、良質米 320公頃,無可諱言的,過去都只是做為「生產」的功能,以致始終都只是「工場」,農會總幹事張素華上任後,決定顛覆傳統、改弦更張,讓稻田也能夠是教室、讓農民也能夠是講師、讓家政班員也能夠是廚師,進而讓農會更能夠是「食農教育」的講堂、教室和學校。
農夫好忙 帶桌遊和食農教育
也因此農夫開始忙起來了,總幹事張素華別出心裁的利用目前社會上最夯的桌遊,以接龍的玩法,將卡牌做成一系列農事體驗的過程,例如:傳統整地之人工工具、現代整地機械化工具、稻秧過程、施肥過程、割稻烘乾過程、災害損害、米食DIY體驗過程等等,讓民眾、遊客從卡牌的順序,瞭解過去及現代農夫的農務工作。
總幹事張素華說,桌遊是將卡牌做成一系列農事體驗過程,讓參與者在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中,尋找最大利基。在卡牌中清楚呈現了傳統農耕、現代機械化作業的農作生產流程,包括插秧、施肥、稻穗成熟,而後割稻烘乾,以及米食加工等,期間還要擔心災害帶來的損失!「農夫好忙」桌遊,親自下場體驗,透過遊戲瞭解稻作生產、災害農損、米食DIY等。一場桌上食農教育,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認知、在學習中領悟,真的讓大家知道「農夫實在好忙啊!」,卻也是「食農教育」最佳的體驗和驗證。
富里鄉農會設置的綠色照顧站和共食,更是「食農教育」體系中亮點中的亮點,也成為傳統與創新的黃金交織點,有大家熟稔的,有讓大家別開生面的,透過此情種種的改變和進化,目的就是要讓大家感覺到:「富里的農村,正在金蟬變!」。富里鄉是農業大縣,綠色照顧站也象徵著富里鄉農會,透過「食農教育」的管道,正引領農友們邁向康樂富足的心路歷程,從此將邁入一個全新的里程碑。
讓農業與觀光結合 農村更有活力
總幹事張素華說,富里鄉農會今年榮膺推廣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這是對農會的肯定和期許,現在的孩子在食農教育的薰陶下,逐漸的都能夠知道「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進而知福、惜福、感恩、造福。也希望藉此讓農業與觀光結合,讓農村更有活力,而在透過桌遊遊戲中,能讓孩子認識農業操作,懂得相互體諒合作,從小對內扎根,進入學校、社區推廣,達到寓教於樂的目標和成果。
在農民方面,結合在地農業與生活文化,導入食農教育精神與目的訓練,以其調整及精進桌遊內容,在地產地教學有效利用學習教材及道具,藉由教材內容及道具輔助達到教學目的,譬如在地產業包括:稻米、梅子、黃豆…),透過有趣又好玩的桌遊體驗,讓年輕人、消費者以及小朋友們瞭解食物的里程及農村日常,並且經由農村體驗活動及在地米食的推廣,將在地生產的優質農產品,推薦給普羅大眾,讓更多的人認識農夫為了自己的農產品,付出了多少的辛勞及堅持,才會有這麼優質的農產品。
未來富里鄉農會在食農教育對外推廣-遊客方面,將持續透過推廣在地農產品及體驗活動,譬如:爆米香、米蛋捲、米鬆餅、泥火山豆腐、有機搓愛玉、採梅體驗、製茶體驗、採果體驗等等,以及透過桌遊體驗活動(四季作物骰、農夫好忙),大力、深入推廣食農教育,讓遊客能深入瞭解富里四季作物及農民栽種作息,「認識富里、愛上富里」。(本報新聞中心/報導)
圖:富里鄉農會邀請農民進行料理教學,左二為農會總幹事張素華。
圖:富里鄉農會內餐廳,布置精美舒適。
圖:富里鄉農會內農特產品販售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