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山倒 靠人人跑-冷 眼 旁 觀

  兩岸關係日益緊張,似乎有箭拔弩張之情勢。
  不過,有危機意識總比醉生夢死有價值。不少人說我們有「靠山」、「大家安啦!」
  至於靠的是什麼「山」?一言難盡。是「護國神山」的玉山?能擋得住飛彈攻擊?是靠美國大叔當保鑣?或是日本大媽庇護?阿富汗撤軍殷鑑不遠,美國靠不住。「日據」時期,日本人從台灣獲得難以計數的好處,珍貴木頭、稻米、蔗糖等農產品拚命往日本「進貢」,大肆徵召原住民及平民「免費」充軍,送海外當炮灰和「慰安婦」。這些甜頭讓日本人念念不忘。
  說到「靠山」兩字,指的是背景、後台,表示有可以依靠的人或勢力。
  有人認為典故起於「安祿山篡唐」,指唐玄宗寵信胡將安祿山,要升他為宰相,卻遭國舅楊國忠阻擾未成。與安祿山是好友的「張洎」深知始末,有一天和同在朝為官的詩人「李白」聊及此事,李白勸張離安祿山遠一點,以免惹火上身波及。
  事實上,這說法有點荒唐。首先,唐代大官只有宰相「張說」的兒子「張垍」,是玄宗的女婿,而無「張洎」其人。其次,李白早已辭官回鄉,根本不能預見11年後的「安祿山之亂」。
  唐末五代時期的學者「王仁裕」在他所寫的「依冰山」提到:在楊國忠出任右丞相時,權勢顯赫;但是進士「張彖」不想攀爬附鳳,婉拒推薦。眾人「倚靠如泰山」的楊國忠,在張彖看來「也不過冰山而已」。所以,「靠山」不是泰山,而是冰山。「冰山」會溶化,最不可靠!
  靠山,不如靠自己。靠人,人跑;靠山,山倒。
  台灣要如何靠自己不再任人擺弄棋子,有賴執政當局擦亮眼睛,看清方向。領導人只想找靠山,台灣恐怕將淪落至「人為刀俎,我為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