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

  春節,本是一家團員,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但,現代人忙於工作,以往年節熱鬧的氣氛也漸漸地消失,連年菜的準備也都不用花心思,只要手指一滑,想吃什麼菜色,都可以宅配到府。若要更直接一點,去餐廳吃年夜飯即可,雖然那些菜美味可口,但就是少了讓人懷念的家鄉味。
  兒少時,鄉下的年味特別濃厚,帶有農家婦女刻苦而勞的傳統精神,尤其是客家村落,家家戶戶還會精心製作各種粿類。記憶中,母親總是在過年前的一大清早,忙著各式各樣食材,首先會將在來米磨成米漿,然後把從菜園拔回來的白蘿蔔洗乾淨,刨成絲,接著用肉燥、米漿及蘿蔔絲一同放入鐵製方型容器裡拌均勻後,再置放於大蒸籠內待熟。蒸得差不多的時間,母親會用筷子在容器中戳個洞,若沒有黏筷子,蘿蔔糕就算大功告成。
  除夕夜對我們小孩而言,還有一道最期待的重頭戲,那就是壓歲錢,都是由阿公、阿婆先發,接著是父親、母親,一直到最後總共會拿到十幾個紅包,父親是長子,有七位弟弟。叔叔、嬸嬸每人都會拿紅包給我們小孩子,但總是會聽到母親碎唸二句說:「只有生我倆兄妹,每年包紅包都賠錢。」因為叔叔們最少都生三個小孩,父親都一如往常笑笑的回答:「逢年過節,別計較嘛!」。
  隨著年紀增長,時代的不同,越感受不到年節氣氛,那些過往的祝賀、紅包與守歲玩牌的習俗,大家都興致缺缺。不管時代如何演變,在我心中永遠不變的是能與家人間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年夜飯,其餘的事,對我而言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作者:楊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