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效應-漁 樵 閒 話

  有一個農夫要開墾荒地,打算挖一口井取水灌溉,但挖了好幾天都失敗了,於是放棄,改換地點。這次,又挖了許多天,還是沒挖到水,他又放棄換地。就這樣,挖了放棄,換來換去,一口井都沒挖到,便死了這條心。
  不久之後,有人在他挖過的最深一個洞穴底層發現濕土,繼續挖了一兩個鐘頭,便冒出一股泉水,連過去曾經被那位農夫挖過的不少洞穴,居然都有地下水湧出。
  1940年二次大戰時在歐洲大陸執行的戰略性「敦克爾克大撤退」,英國派駐法國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屋漏偏逢連夜雨,納粹德國開始針對英國本土的入侵計畫,英國陷入苦戰。國內施壓「邱吉爾」首相,要求與希特勒妥協讓步以尋求和平,但邱吉爾拒絕,主張堅決抗爭,他說:「歷史告訴我們,只要你撐得夠久,事情總是會有轉機。」
  果然,話說完不到三個月,第二年冬天,納粹德國數百萬大軍被圍困在寒冷的史大林格勒;第四年夏天,盟軍在諾曼第登陸;第五年春天,德國投降。英國成為「戰勝國」。
  英國學者「貝爾納」總喜歡提出一個題目,拋出一個「思想」,首先自己涉足一番,然後就留給他人去創造出最後的「成果」與「結論」。貝爾納有科學天才,滿腦點子,自己從沒拿過諾貝爾獎;但他的學生的成就卻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
  貝爾納凡事「淺嘗輒止」,缺乏持之以恆的努力,心理學家便將這種現象稱為「貝爾納效應」。
  走遠,不如走對方向;走快,不如走穩;聰明能幹,不如持之以恆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