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攜好食好事基金會 辦食農創業者交流會

  花蓮縣政府與好食好事基金會日前舉辦「從農品到品牌的創業思考-好食好事食農創業者交流會」,透過成功團隊的經驗分享、夥伴們的交流討論,期盼用產業宏觀的角度觀察與創新思維,注入新的農業品牌經營模組,為花蓮的創業、管理者在事業的路上嵌入加速器!
  花蓮縣政府長年發展有機農業,根據農委會統計,全國有機驗證面積至2022年1月止已達11,903公頃,其中花蓮2,873餘頃為全台之冠,佔比達四分之一,極具為關聯產業創新創價的潛力。農業處長陳淑雯表示,縣府農業處長期投入推對農產品品牌包裝計畫、在地特色農遊、有機農業、土地永續等工作,邀請到財團法人好食好事基金會、八百金股份有限公司、幸福良食有限公司前來縣府進行專題分享,有幾重意義,首先是好食好事基金會是台灣第一個食農新創加速器,累計輔導34家食農新創團隊,共計14家公司取得外部資金,獲投率達41%;實收資本額成長約2.8億元,資本成長率達81%,透過基金會的經驗,加速花蓮農業成長,特別在智慧農業、在地永續等發展面向。
  臺灣藍鵲茶/石虎米(八百金股份有限公司)則是結合在地特色,將商品以生態成為品牌的成功案例。臺灣藍鵲茶,致力以「流域收復」策略,透過友善農業推動坪林為「無農藥流域」的社會企業。為推動生態與農學共存,以不施農藥與化肥、環境友善耕種為核心,產出名為「臺灣藍鵲茶」的茶品。另外透過友善農業的理念,為石虎棲地與農學共同推動「無農藥流域」的社會企業。為推動生態與農學共存,以石虎棲地的擴張為核心,產出名為「石虎米」的農產品。
  幸福良食有限公司所創辦的幸福千千歲則是讓我們學習由一群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農友們組成的「千歲團」與科技返鄉青農以友善土地的方式栽種耕耘。整合出社會創新模式,包含了青銀共農計畫、好農共同販售平台與良食學院三大主軸。透過承租及契作的方式,讓返鄉青年經過專業技術傳承培訓後,提供代工如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取得產銷履歷等服務,再藉由好農共同販售平台線上與線下的銷售,良食學院進行農業培力與農食教育的推廣,達到土地有效運用、老農安心養老、協助青年返鄉從農與消費者食的安心四贏範例。
  在後疫情時代,人們對於健康越來越重視,包括有機農業所生產的食品是無污染且安全可靠的健康食品,廣受一般消費者喜愛;而愈來愈多人選擇輕旅行的方式走入花蓮,品嚐在地有機食材、享受沐浴在自然風景下,從慢生活裡真實地接觸土地、體驗農業,建立與環境和諧共存的永續關係,花蓮縣長徐榛蔚亦提出「慢‧精品‧花蓮」為施政主軸,形塑城市品牌新形象,更以「慢活洄瀾,有機首都」做為其中推廣,整合與輔導在地產業,發展花蓮在地農業。(記者張麗英/報導)


圖:花蓮縣政府與好食好事基金會舉辦「從農品到品牌的創業思考-好食好事食農創業者交流會」。

圖:縣府農業處長陳淑雯(左四)與好食好事基金會、八百金股份有限公司、幸福良食有限公司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