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講座『一個像海的地方』 關懷海洋動物處境

  「海是生活節」系列活動,從本月8日展開,繼首場海洋講座「解謎臺灣鯨」,第二場次邀請到《一個像海的地方》繪本創作者林柏廷,到現場和民眾分享與海的對話,帶領民眾一起走入『一個像海的地方』,座談中也對海洋動物處境多有探討。
  花蓮市公所與孩好書屋合作,從八月份開始連續4個週日將陸續登場的海洋講座,主題包括海洋生態,也談海洋繪本創作,以及海洋文學故事,還有關於海洋的未來想像。由於正值防疫期間,講座採實體15位及線上並行方式進行。
  身為繪本創作者的林柏廷,是「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得主,他非常喜歡動物,最大的志願其實是成為一名獸醫,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動物一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他表示,在繪本《一個像海的地方》中,他以孩子的角度與眼光來呈現對海洋動物處境的關懷。
  書中主角小男孩在水族館中和爸媽走散後的種種心情感受,帶出他眼中所看到的各種動物,以及動物們離開大海的家被人類圈養的處境,他也在繪本中畫出海豚跳躍的情景,也讓人深思是為了表演還是為了想要看到遠處的海。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蔡偉立也延伸繪本的故事,探討動保入憲的議題。他表示,被圈養的鯨豚,在園方訓練下,牠每天表演雜耍、讓人騎乘,並與遊客互動。但是圈養本身對動物自身以至整個海洋生態系統都有一定的傷害。
  蔡偉立說,近代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被圈養的鯨豚常常有健康或心理問題,不少國家因此立法限制捕捉、圈養或繁殖鯨豚,或是制定嚴格的圈養標準,納入動物福利的考量。動物權或動物保護入憲,可以讓動物保護的位階,從「動物保護法」的法律層次,提升到「憲法」層次,對動物來說,他們是權利的主體,而不只是人的「物」或「財產」的法律地位。
  花蓮市長魏嘉賢表示,花蓮市作為一個海洋城市,希望藉由「海是生活節」系列活動,串連海洋文化、海洋藝術、海洋教育等相關領域,讓大海走進群眾的生活,培養「親海、愛海、知海」的海洋教育。
  本周日8月22日將邀請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講座主題為「回歸澎湖漁村的傳統:談 張詠捷《食物戀》的故鄉味」;最後一場次在8月29日登場,由《海洋台灣:大藍國土紀實》作者黃佳琳,帶領大家探討臺灣海洋的困境與未來。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可上花蓮市公所官網報名或查看相關活動訊息https://reurl.cc/vqY6yN。(記者張麗英/報導)


圖:《一個像海的地方》繪本創作者林柏廷和民眾分享繪本故事及探討動物處境。

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蔡偉立探討動物福利和動保入憲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