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花蓮理念大獲肯定 徐榛蔚受邀「2022 SDGs卓越城市論壇」分享政策願景

  「2022 SDGs卓越城市論壇」受邀與會貴賓包括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高仙桂、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金門縣長楊鎮浯及桃園市長鄭文燦等人,並由主辦單位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主持。現場也吸引各界關注城市永續發展與環保減碳夥伴關注議題。徐榛蔚縣長分享花蓮共榮共好的永續發展理念,現場座無虛席且互動熱烈,永續花蓮的真、善、美願景理念大獲肯定支持。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近年來成為城市新顯學,減碳及永續發展是現今全世界的共通語言,期望在兼顧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等三大面向中,同時也能解決資源耗竭及氣候變遷相關議題。今周刊連續兩年進行「永續城市大調查」,選出落實SDGs指標最優異的城市,本次論壇邀請表現卓越的城市首長,透過縣市分享推動城市永續轉型的成果,期盼透過縣市間互學共好的方式,許諾台灣永續新未來。
  謝春滿社長致詞時分享了新北市藍海艦隊的成果,藍海艦隊主要為清理海底廢棄物為目的,過去海上常有隨手丟棄垃圾,而造成海洋污染,因此新北市藍海艦隊針對海上廢棄設計了一套回饋制度,只要海上作業者在出海後,把用完的餐盒或寶特瓶等垃圾帶回陸地,即可兌換生活用品,以此方式,藉此鼓勵漁民,並逐步改變永續思惟。而今年2月屏東縣的藍海艦隊,也跟隨加入響應行列。SDGs是關乎全民福祉的城市新顯學,當全球各城市奮起變革之際,今周刊將持續和縣市政府一起努力,攜手邁向經濟共榮、社會共好、環境共美的城市永續願景。

  國發會高仙桂副主委高呼「Mission、Action、Passion」,受氣侯變遷及COVID-19疾病已逐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及財產安全,加上社會人口邁向高齡老化問題,更突顯了永續議題發展的重要性。她表示非常榮幸受邀請參與此次論壇,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有88個城市提出了自願檢視報告,台灣的6都22縣市也包含其中,呈現出台灣中央及地方政府皆積極將永續治理當作公共治理的新標竿,以具體的數據內容,向國際或國人展現台灣邁向永續發展的決心,是非常值得讚賞及驕傲的。也期望透過此次標竿各縣市的交流,激盪出更多力量,鏈結中央、地方及企業共識,讓熱忱得以擴散,一起帶動台灣邁向永續發展。
  論壇開場由日本神奈川縣黑岩祐治知事分享國際經驗,黑岩知事提到充實醫療、發展農業、乾淨能源及健全勞工環境等永續發展理念。並極力將全球永續的概念落實到個人實踐層面,黑岩知事則以鯨魚寶寶擱淺事件發酵,後發展神奈川無塑膠垃圾宣言。此外神奈川線活用永續發展指標實踐社會福利,讓貧困飢餓與浪費食物同時間存在的悖論,成為神奈川縣貧困兒童飽腹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花蓮縣與神奈川同樣提出重視女性月經貧窮的問題,早在110年起花蓮縣便規畫在婦女福利服務中心等七場所,設置「安心舒棉寶盒」於服務台或廁所外,提供民眾免費取用生理用品,同時更為弱勢婦女設置「安心舒棉寶盒物資包」,協助弱勢婦女免於「月經貧窮」的窘境。

  「永續,便是花蓮的日常!」徐榛蔚縣長在簡報分享時說,純淨的陽光、空氣、水造就了花蓮有機農業的優勢,在有機農業辦公室的策動下,花蓮每年穩定增加百分之二十的有機耕作面積。花蓮縣經認證的有機耕作面積高居全國之冠,高達2,986公頃,占全國有機耕地面積近四分之一,堪稱「有機農業首都」。永續花蓮,生生不息,目前推動森川里海概念,貼近天、地、人和諧的核心價值,在日本倡議的森川里海,就在花蓮的新社部落實現了。徐縣長也提到,花蓮許多政策都是順天應民,「政策有溫度,施政有速度」,在花蓮核定的104站部落文健站即是食農教育、野菜教育最好的體現;110年啟用的青年住宅也得到綠建築標章;低碳旅遊順應四時,吸引各地旅人。
  徐縣長也強調,花蓮把永續發展作為生活哲理來推動,依據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及國土計畫法,順應地景地貌發展三軸三心多亮點,結合全縣北到南33個農村再生計畫社區,以適地、適性、有序的方式逐步推展「三軸、三心、多亮點」;森林綠帶軸、海洋藍帶軸和綠谷廊帶軸,分別刻畫出了花蓮縣狹長地形獨有的景觀特色,避免對環境過多的失序擴張和環境破壞,讓鄉親的幸福感從花蓮的土地生根、逐漸茁壯。
  徐榛蔚縣長也就2020年完成的布農族佳心舊部落地景再現計畫,與大家分享當時重新連結當代族人與祖居地的聯繫那一份感動,花蓮縣政府由建築景觀專業者協同布農族人,透過耆老訪談、現地資源盤點,重建石板家屋及附屬家屋,設置布農族民族植物解說步徑與文化體驗竹工寮,建構一處再現布農山林文化的解說及教育傳承基地。佳心部落祖屋不僅復振布農族人百年榮景,也在2022年獲全球卓越建設獎「布農族佳心舊部落再現計畫」榮獲文化資產類銀獎,花蓮縣政府長期推動原住民族文化復振與文化資產保存的努力也被世界看見。
  後疫情時代更需要孿生轉型,在COVID-19的後疫情時代,歐盟的數位歐洲計劃即提出「孿生轉型」概念,透過數位科技一方面協助產業數位轉型,同時也能達到永續綠色的目標。積極數位化對於減碳更有幫助。徐榛蔚縣長以「花蓮縣地理資訊整合應用平台」分享「數位花蓮,孿生城市」,花蓮縣政府10多年來推動空間資訊的基礎建設,包含將整個都市計劃的便民服務系統去做相關整合,產業建立起整個花蓮縣的地理資訊應用服務平台,整體推動上把相關業務單位的資訊都接進平台內,包含現在中央力推的「數位孿生」,持續深化應用空間資訊,讓各項政策的規劃構思能更完善細緻,且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
  徐榛蔚縣長在會前受訪時提到,全國首座畜牧糞尿沼氣發電設施「璞石閣生質能源中心」就在花蓮縣。「璞石閣生質能源中心」擁有多重永續效益,在全量運轉下,每年可產生約87萬度綠電,相當於200戶住家一年的用電量,每年減碳額度約6,00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減碳效益相當於17座大安森林公園,同時也解決當地畜牧異味問題;而沼渣、沼液則成為優良的有機肥料,每年約提供11萬公噸有機肥料載運至農田澆灌,約可節省5,400包台肥5號肥料,省下肥料費用639萬元,並減少約8,700kg BOD污染物進入河川,降低水體汙染負荷。璞石閣生質能源中心同時榮獲「2022年國家卓越建設槳 最佳環境文化類-金質獎」並進入「111年國家永續發展獎」複評。
  「面向東大門,幸福滿花蓮」,讓居住花蓮的人感到幸福;讓旅遊花蓮的人體現幸福;讓嚐到花蓮有機農產的人覺得幸福;讓幸福花蓮在這塊淨土長長久久的世代傳承。家人們的幸福,就是我們孜孜不倦努力發展建設花蓮的動力。城市的永續發展勢在必行,花蓮作為東台灣面向國際的門戶,切確實踐了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之間的良好平衡,也唯有跨界合作群策群力,疫後循環經濟才能透過更強健的永續政策站穩腳步。(記者吳佳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