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南窯場八卦窯插畫展開幕分享會

  富南窯場於1966年建造,2007年八卦窯登錄為歷史建築,為喚醒全民對文化資產之意識,花蓮縣文化局邀請了民間長期關注這個議題的富南窯場一同策辦「富南窯場八卦窯插畫展開幕分享會」。在一萬三千坪以自然農法維護的腹地中,有著八卦窯(1966-1972)與隧道窯(1971-1991)的窯場遺構及多元生態環境,人們與動植物都得其所居,是窯場三代主人(徐鏡明、徐振龍及徐尉傑先生)家族史、生命史與地方文化史的交集匯流之處,生態與生命的自在家園。
  富南窯場最早的雛形,由住在卑南的燒火師傅許先生所建,最初以目仔窯形式建造,不久後改建成八卦窯,才由徐鏡明先生買下,成為第一代窯場主人,購入磚窯場前,徐鏡明先生與家人經營著鋸木廠,當時磚窯建築除了主體為磚造,樑柱大多使用木材,因此與建造窯場的燒火師父許先生及其他合作夥伴相識,開啟整個家族與磚窯文化的事業。
  台灣在建築材料尚未轉型前,仍處在對紅磚需求龐大的年代,當時窯場煙囪終日黑煙繚繞,掌握關鍵燒火技術的燒火師傅、分工負責疊胚、曬磚胚、搬運的男工女工頻繁地進進出出,與目前窯場遺構安靜矗立的模樣天差地別。
  直到1991年,因人力結構與建築材料、法規產生轉變的背景下,磚窯場正式退役,自隧道窯停止營運後,富南窯場第二代主人徐振龍與妻子盧慧如,便將原本專供採土,不曾使用任何化肥與農藥的閒置土地,轉型種植有機水稻,2000年碧利斯颱風重創富南窯場的廠房與園區後,更由夫妻倆親手重新整理、堆砌園區內的 一磚一木,使富南窯場的整體環境與大坡山林相接,將隧道窯遺構轉型為 「磚窯居」民宿;八卦窯遺構則成為磚窯文化保留區,並於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目前的富南窯場,由三代主人共同維護著,第一代徐鏡明先生已經退休,有時仍會在園區內騎著腳踏車溜逛,餵養窯場內飼養的小動物們;第二代主人徐振龍與妻子盧慧如專精於自然農法、有機農法、就地取材的手作飲食與砌磚經驗,總是熱情接待所有來到富南窯場的客人,樂意分享對磚窯文化的知識與生活記憶;第三代主人徐尉傑,熱愛生態與天文,具備星空講師認證,積極推廣花東的天文教育與生態教育,更透過本身所學專業,提煉純天然茶樹精油,向客人分享自然的饋贈。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本次八卦窯插畫展,為了讓民眾更親近富南窯場,特別邀請插畫家「山迷」進行創作,創作主題為「磚窯勞動者群像」,介紹富南窯場以前的工人,於八卦窯內工作的情況。插畫家「山迷」生於高雄,落腳花蓮,曾辦理多次聯展,含山迷印畫室-原畫展(2016年10月13日至11月15日/花蓮o’rip生活旅人)、食時在載 — 品味風土,質料與時間之藏-華辛 / 山迷—雙人聯展(2017年3月1日至3月31日/松園別館)及2021好地下Artmego藝術街區駐店作品展出;另外,花蓮縣文化局出版的「新社岩棺尋旅」手冊、達悟族歌手謝永泉老師lraraley之歌專輯封面及高雄市圖書館行動書車的插畫,皆出自山迷的手繪圖樣。山迷的作品以土地故事與人情為主軸,將扣響心靈的事物轉化為藝術創作,勾勒生活之滋養與豐美,創作來自路上漫步,也來自內心古老的自己。
  蜻蜓、蝴蝶、野兔,不打攪人的野蜂和窩居隧道窯內的台灣葉鼻蝠,這便是三代主人共同居住與維護著的富南窯場,生態與生命的自在家園,遵循身體力行的生活智慧與經驗,富南窯場所保留的窯場遺構與文化內涵,正透過生命記憶活化,在體驗及言傳中持續傳遞。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蒞臨欣賞。(預約專線:富南窯場-徐尉傑先生03-8832188、01912-759323)(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