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鄉強力宣導陪葬品減量再分項
攜手殯葬禮儀業永續家園拚環保

  依習俗在親人過世後,家屬通常會將亡者生前最喜愛的物品入棺陪葬火化,常見物品有往生蓮花被,甚至還有手機、皮鞋、金飾或各式各樣不同材質製品等,這些在焚燒火化時容易產生戴奧辛或隸屬不同有害、有毒氣體,同時大體易受陪葬品膠黏、骨骸受汙染等問題,吉安鄉公所呼籲,「陪葬品分項並減量,孝心誠意加倍來」以行動守護大體潔淨和永續家園環境共好。
  為強化宣導陪葬品分項並減量、永續家園環境共好政策,吉安鄉公所特於慈雲山火化場辦理陪葬品減量和陪葬品分項宣導作業,透過認知互動幫助鄉親辨識不適宜的陪葬品,鄉長游淑貞更力邀殯葬禮儀業者一同擔任宣導大使,在第一線向民眾宣導陪葬品減量守護環境愛地球的重要性,以行動力支持與守護潔淨美好環境。
  花蓮縣葬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郁慧表示,公會將積極向業者與鄉親進行溝通與宣導,並將相關資訊推廣至縣內殯儀場所,在環保意識抬頭以及簡化喪葬禮節的時代趨勢之下,相信會大大提升民眾的接受度。
  殯葬管理所所長鄒裕元指出,慈雲山火化場自110年4月起即行火化場及空氣汙染防制設備更新工程,除汰換老舊設備同時希望藉新設備的建置,降低及監控火化氣體。但仍有不少鄉親會將玻璃、3C電子設備、塑膠等,放入棺木中一同火化,造成燃燒過程易產生異味及膠黏骨骸。同時,火化場同仁基於對於往生者無上的敬重之意,會協助去除燒黏於骨頭上的玻璃、塑膠等物品,但也容易因此造成工作中割傷或去化受傷的威脅。
  慈雲山火化場承擔起花蓮縣北區六鄉鎮市的火化服務工作,年度平均火化數量達2200餘位,因此火化設備效能及排放氣的監控相當的重要。鄉長游淑貞特別提到,為提升整體殯葬服務品質,上任後積極爭取「吉安鄉慈雲山火化場火化爐具及空氣污染防治設備更新整建工程」計畫,獲得中央、縣府等上級單位經費挹注,同時在鄉代會的支持下正進行造價1億320萬的汰舊換新工程,就是要優化火化爐具空汙防制設施以符合環保規範,同時提升火化設施效能。
  但如果棺木木料含化學塗料、金屬等,或是棺木中擺放大量陪葬品,不但易造成火化設備超載,縮短設備使用年限,燃燒後更容易產生戴奧辛等有毒氣體,再次呼籲鄉親不必要的物品不要放入棺木中,同時多採用環保棺木,以行動守護永續家園。
  游淑貞說,為落實環境保護,鄉公所近年積極推廣環保植葬,採取不立碑、不列名,讓先人入土為安,與大自然融合安享,而鄉親的接受度已逐年提升,去年度的申請人數更超過400位以上,公所會持續推展各項以人為本的生命禮儀建設,讓所有家族子孫都能安心將先人安奉於此,同時也讓花蓮的好山好水美麗永存。(記者陳品雯/報導)


圖:吉安鄉長游淑貞(右三)、殯葬管理所所長鄒裕元(右二)與花蓮縣葬儀商業同業公會人員宣導陪葬品分項並減量。

圖:吉安鄉長游淑貞、花蓮縣葬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郁慧(右)呼籲減少陪葬紙錢和物品,減少骨骼附著汙染物。



圖:玻璃、塑膠等物品燃燒後,膠貼於遺骨上。